首页 >> 家庭教育

好好说话莫咆哮

发布日期:2017年01月16日 作者:佚名 点击: 字体:

好好说话莫咆哮

        

         最近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***“咆哮式”教育对61.3%的受访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,比如情绪容易激动、不自信和没有安全感等。其中,14.4%的受访者表示所受的负面影响非常大,表示影响不大和几乎没有影响的分别仅占5.4%和3.4%。

        生活中咆哮式”妈妈十分常见,对于调皮、难管教的孩子,“咆哮”几乎成了一些妈妈管教孩子的首要方式。一方面,一些妈妈认为平静、理性解决不了问题,而只有通过咆哮才能对孩子产生“深刻”的印象;另一方面,她们受情绪影响,必须通过咆哮来发泄怒气。然而,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研究员储朝晖说:咆哮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一种失败的沟通方式,如果总对孩子咆哮会导致孩子因为害怕而不去做某件事情,做事畏手畏脚,长大后也不敢展现自己,不容易取得成功。

        这项调查显示了咆哮的普遍存在,也揭示出咆哮的危害。那么,家长要如何制止自己的咆哮行为呢?为此,笔者采访了几位有过“咆哮”经历的妈妈,看看他们是如何阻止自已的。湖北黄冈家长张墨说,有次看到家中墙面被画花,盛怒之下骂了孩子,事后才知道并不是儿子所为。儿子嘀咕“妈妈脾气太坏,不是好妈妈”,这让她开始反思,儿子内向的性格是否与自己常发脾气有关系。“孩子小,心灵脆弱,也许我只认为自己发发脾气,可对儿子却是一种伤害。”后来,她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,每次感觉怒气上升时,就暗自对自己说:不要生气!不要生气!渐渐,她真的平和了很多。时间一长,她发现儿子性格开朗活泼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  四川安岳家长周礼与张墨类似,在盛怒之下,不分青红皂白向孩子咆哮,事后才发现并不是孩子的错,这一张嘴就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。因为女儿做错作业,忍耐力达到极限的周礼对女儿儿劈头盖脸一顿臭骂,后来冷静下来发觉事情不对劲,再问才知道女儿感冒了,因为头晕而做错了题。周礼说,事后她非常后悔,她平时只注意孩子外在的行为,却忽略了她内在的感受,而只有在平和的情绪下才能用心聆听,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。周礼现在的做法是:问题面前,多问孩子“为什么”。

        因为邻居经常向孩子咆哮,江苏太仓读者陈卫卫告诉记者:多年的观察让她看得很清楚,真的是父母越咆哮,孩子越叛逆。邻居孩子成绩差,还经常逃课,邻居已经把孩子都骂得麻木了,孩子不但没学好,反而渐渐和父母对着干,甚至学会了说谎和见风使舵,人也变得暴躁了。面对孩子犯错,批评是必要手段,但也有小窍门,热心的陈卫卫告诉邻居:1、尝试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搂住他的肩膀,或拉着他的手,然后循循善诱讲道理;2、批评孩子时,不妨表扬一下他的优点,先肯定,再指出不对的地方,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;3、批评过后要对孩子多点笑容,只有这样的爱,才能感化孩子。

        妈妈向孩子咆哮,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,可是更多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。可很多时候,妈妈是出了气,可孩子并不服气。采访中,记者发现很多妈妈都表示自己在咆哮过后都非常后悔。“我用家长的权威暂时让孩子屈服,可我很清楚,孩子受了很大的伤害。”家长刘燕说,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,但她的咆哮根本起不到作用,所以她以后一旦“怒火中烧”,就暂时离开现场,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,等心情平静下来后再找机会与孩子交谈。家长刘芳告诉记者一段从儿子班主任那里听来的话——“古老的棍棒教育只能让孩子觉得害怕,形成逆反心理,而你俯下身好好说话,实际上也就是给自己更多理性的思考空间,给了孩子理解和尊重,让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爱,他就愿意接受并改正,变得越来越好。”

        “惩罚先别急,倾听胜万金。”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相对于爸爸,妈妈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这也是一部分妈妈需要做的功课。我们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多一些宽容,少一些责骂,用理解和尊重呵护孩子,做一位“嘴下留情”温柔妈妈,多给孩子的内心播种理性善良的种子!
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 | 版权声明
地址:漯河市郾城区祁山路北段    电话:6699299    传真:6699299
郾城第二实验中学版权所有  Copyright © 2016-2020   豫ICP备09004366号